這幾天,高考陸續放榜。
十年寒窗苦讀,莘莘學子終于品嘗到了甘甜的果實。
湖南長沙一對雙胞胎兄弟的查分視頻也在網上走紅。
兄弟倆一個叫申致,一個叫申澤,兩人不僅長得一模一樣,還是同班同級,就連高考總分也都一致,都是688分。
西安樹脂瓦,西安擠塑板,西安免拆模板,西咸新區海納圖建筑材料有限公司除了成績斐然,兄弟倆的性格看起來也是陽光而自信,面對采訪落落大方,侃侃而談。
有人說,高考不僅是卷面上的知識競技,更是教育投入的比拼。
細心觀察他們的成長路徑后,我們會發現:
每一個金光閃閃的孩子背后,都離不開父母的苦心栽培。
負責是標配:
沒有一個孩子,能在放養中成才
很多學霸的父母,嘴上常常會有一句口頭禪:“我們沒怎么管孩子?!?
可事實真的如此嗎?
一位教齡十幾年的老師,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教育孩子的“潛規則”:
那些嘴上說著沒管孩子、全靠孩子自覺的父母,往往從小就引導孩子養成了良好的習慣。
幫孩子養成獨立自理的習慣,上學后孩子上什么課、帶什么書、交什么作業,自然能安排得僅僅有條;
幫孩子養成規律作息的習慣,孩子時間意識強,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,自然能做到心中有數;
幫孩子養成熱愛閱讀的習慣,孩子自然喜歡讀書,愛去圖書館、愛逛書店......
這些父母之所以看起來不嘮叨不催促,是因為早在孩子小時候,他們就犧牲了無數休息和娛樂的時間,耐心教導、嚴格監督,幫孩子養成了好習慣。
這些好習慣如同孩子的資本,一旦養成便可以享受一輩子的利息。
就像申致和申澤的父母,早早就開始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自學的習慣。
當孩子問出千奇百怪的問題時,他們從來都是認識回答,絕不敷衍了事。
每隔一段時間,他們還會專門準備一些練習冊,讓孩子自由安排,互相批閱,一起討論答案。
真正優秀的父母,從不在于學歷的高低、文化的多少,而在于是否有責任意識。
要知道,孩子的成長,始于家庭,成于學校,終于社會。
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,父母越負責,孩子越出色。
今年備受矚目的江西學霸楊一鳴,總分726分,其中語文132分,英語144分,其余數學、理綜皆是滿分。
在談到教育心得時,他的媽媽也說:
其實對孩子的成績從來沒有強制性的要求,但是從小格外注重習慣的培養。
在父母的用心栽培下,楊一鳴喜歡閱讀,一有時間就泡在圖書館里。
平日里也細心專注,基礎非常扎實。
若沒有父母往日的嚴格督促,就沒有如今他的“一鳴驚人”。
那些學霸的父母,不會緊盯孩子的作業和分數,卻會從小挖掘孩子的興趣,糾正孩子的習慣,監督孩子的自律,對孩子負責到底。
一個撒手不管、不負責任的父母,自然養不出出類拔萃的孩子。
若是一味偷懶,不管不問,把孩子扔給老人,把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,最后葬送的就是孩子的一輩子。
任何人,都無法取代父母的角色
申致和申澤的媽媽,在采訪中還著重強調了“陪伴”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。
平日里,夫妻兩人工作特別忙,但他們還是會盡可能抽出更多的時間,陪伴在孩子左右。
他們細心地觀察到,孩子心思非常敏感,需要父母格外用心。
所以他們竭盡所能,為孩子營造一個和睦溫馨的家庭環境,和孩子之間保持好的親子關系。
唯有如此,孩子才能心無旁騖,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當中。
前不久,安徽學子丁卓立在全國物理競賽決賽中奪得金牌,入選了國家集訓隊,被保送到了北大。
當被問到“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”時,丁卓立不假思索地提到了父母。
他心里特別感激,因為父母對他的教育一直都是陪伴式的。
一開始,他的物理成績并不是特別突出,幸好父母一直陪著他、引導他,哪怕他學習到很晚,父母也會等著他。
正是父母日復一日的陪伴,才讓他有勇氣一往無前,取得了耀眼的成績。
作家饒雪莉曾說:
“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,教育不過是以不同的方式陪伴?!?
優秀的孩子,都是父母陪出來的。
若在該陪伴的時候缺席,只會給孩子的未來埋下種種隱患。
一位父親曾經在網絡上求助:
初三的女兒,正直升學的關鍵期,可女兒卻不服管教,和老師抬杠,跟著同學逃課、上網,他打也打了罵也罵了,可都無濟于事。
直到有一次,兩人矛盾爆發,女兒情急之下開始控訴父親過去的種種不是:
“你們一門心思只想著賺錢,一個月也見不到幾回......
家長會,別的同學爸爸媽媽都來了,你們來過幾次?
小時候,題目不會做,你們只知道打擊我,有真正教過我一次嗎?
和同學鬧矛盾了,你們只說自己忙,還嫌我事多。
我也努力過,好不容易成績有了提升,可你們看不到,也聽不到,那我還學習干嘛?
你們真的關心過我嗎?賺錢真的比我還重要嗎?”
那一刻,這位父親啞口無言。
沒有非掙不可的票子,只有瞬間長大的孩子。
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,父母的角色都無人能替。
生命之初的懷抱和回應,幼年階段的關愛和引導,少年時期的肯定和支持,這些都是孩子安全感、幸福感和自信心的來源。
別再借口工作忙了,金山銀山都抵不過給孩子陪伴;
也別再抱怨陪孩子累了,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的日子只會越來越少。
我們今天的用心和付出,都會匯聚成孩子明天逆風翻盤的底氣。
身教,才是最高層次的教育
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:
“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動搖另一棵樹,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,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?!?
真正有智慧的父母,從來都不是一味地逼迫孩子,而是先在自己身上使勁,用身教帶動孩子前行。
申致和申澤的父母也不例外,尤其是爸爸。
爸爸只要有空,就會跟著他們一起學習和做題。
兄弟兩做奧數題,爸爸也會以身作則,帶著孩子一起討論。
若是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困難,父子三人便進行“圍爐夜談”,共同尋找正確的答案。
這樣言傳身教的父母不止申爸爸一個。
記得去年湖南衡陽有一家三胞胎,三人全部考上了985重點大學。
為了三個兒子的學習,媽媽硬生生將自己逼成了一位“教育專家”。
日常上班和家務已經很累了,但為了能教育好孩子,媽媽還堅持每天自學,甚至逼著自己考上了教師資格證。
看到媽媽如此積極進取,三兄弟自然也不甘落后,變得自律又上進。
許多父母總是嫌棄自家孩子,羨慕別家孩子,卻忽略了,家庭教育其實首先是自我教育。
在知乎上,曾有這樣一個高贊回答:
我媽:你看XX,成績那么好,你怎么不學學人家?
我:你看XX家父母那么好,你怎么不學學?
我媽:人家父母好,你去給人家當兒子啊,看別人要不要?
我:哦,那你把別人兒子搶來啊,看別人愿不愿意給你當兒子。
父母的修行,是從自身開始的。
父母的一言一行,都是孩子成長的標桿。
董宇輝曾在一次直播中,談到了父母焦慮孩子成績的問題。
他說,與其著急和逼迫,倒不如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尊重知識的氛圍。
在孩子學習的時候,父母不要進行娛樂活動,不要看手機玩游戲,不要像監工一樣時刻盯著孩子。
而是要在同樣的時間里,做同樣有價值的事情。
喜歡看書,就拿本書看,喜歡健身,就出去運動。
董宇輝回憶起自己小時候,爸媽從來不會看電視,而是出去干各種活。
出門之前,爸媽就會對他說:
你學習,你要成為優秀的人才;
爸媽出去干活,替家庭分擔,我們都是為了一個更好的家庭。
爸媽雖然文化不高,懂得不多,不能給他學業上的指導,但爸媽身上那股勤奮、踏實、向上的精神,深深地影響著他。
教育其實就是一段春風化雨、自然無為的過程。
父母努力,孩子上進;父母垂范,孩子受益。
修煉自己,做好榜樣,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托舉。
網上曾流傳著一張發人深省的圖:
圖片
孩子是樹,家庭是根。
只有根深了,桿粗壯了,樹上的果實才會更加豐盛飽滿。
良好的習慣、讀書的興趣、樂觀的心態、堅韌的意志、向上的品格......這些是孩子成長必備的“營養”。
需要父母用耐心和細心,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,幫助孩子慢慢養成。
只有負責到位、用心陪伴、做好榜樣,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引路人,培養出一個出色的孩子。
官方微信
電話:155-9468-1234
官網:www.1dianti.cn
地址: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灃東街道辦事處